标准PLUS | 国内外企业合规管理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关系愈加复杂,全球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与重构时期,合规已成为各类组织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经验的总结,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正逐步从被动合规转变为主动合规,从具体领域合规发展为全面合规。

一、国际合规管理发展历程

国际合规管理的产生与美国司法制度和司法环境直接相关。随着美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美国执法部门致力于将其合规体系推向全球,以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统一的合规标准,从而形成实质上利于美国公司赢得竞争的合规大环境。另一方面,某些国际组织也相继制定了合规标准、指引,并最终形成了对合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的国际共识和标准。

21世纪初,世界银行开始严厉打击腐败和欺诈,制定了一系列诚信合规操作指南和制裁规范,不仅是世界银行对企业解除制裁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开展合规工作提供了综合指导。

2004年,联合国在“全球契约”中增加了第10项原则,即反商业腐败原则,预示着全球企业合规管理发展进入了新时期。2010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过了《内控、道德与合规的良好做法指引》,致力于帮助企业保护其正当商业行为、远离海外腐败的风险。

2014年,ISO发布ISO 19600:2014《合规管理体系 指南》标准,2021年发布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对企业构建和实施合规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国内合规管理发展历程

21世纪初,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始探索开展合规工作。当时的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发布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指引。

2015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对中央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国资委组织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东方电气、招商局、中国中铁等5家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2018年,国资委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此后,国资委又陆续发布一系列合规管理指南,为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目前国资委正在组织制定《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2020年3月,最高检组织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6家基层检察院开展“企业犯罪相对不起诉适用机制改革”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督促符合相关条件的涉案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2021年,最高检扩大试点范围,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开展第二期试点工作。随后,最高检发布了一系列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规范性文件,并先后发布了两批共十个合规改革试点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企合规案件中适用第三方合规监督评估机制的案件已占全部合规案件的67.36%。目前,我国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在有效惩治预防企业违法犯罪、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标准方面,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GB/T 35770-2017《合规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该标准等同采用ISO 19600:2014国际标准。目前,我国正在依据最新的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国际标准,对GB/T 35770-2017国家标准进行修订。